供稿部门: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 作者:彭薪宇 审核人:李川 发布时间:2025年03月14日 18:21 阅读量:
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成立于2018年,是学校顺应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重庆市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需求而设立的新工科特色学院。学院秉持“政府搭台、学校主导、企业融入、合作共赢”理念,致力于培养“大数据智能技术能力+现代商务沟通能力+数字经济职业认知能力”三位一体的数字技术人才,为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和国家战略提供坚实支撑。
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院长杨国才教授个人照
党建引领,筑牢育人根基
学院坚持党建与教学发展深度融合,以“红岩先锋”变革型组织建设为抓手,探索“一融双高”实践路径。2021年获批“重庆市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”,并以“优秀”等级通过中期与终期验收。2023年学院与华为共建工业软件产业学院,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机制,聚焦智能制造、工业互联网等领域。党建引领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,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产教融合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
学院与华为、腾讯等61家头部企业深度合作,构建“内外双循环”产业学院体系,推行“岗课训赛证创”六融通人才培养模式:
以岗定向:联合企业梳理岗位技能需求,优化人才培养方案,增设“企业工作坊”实践课程,累计实习实训13个月,强化学生实战能力。
以课增知:校企共建“企业课程中心”,开发《云计算与云运维》《EDA电子电路设计》等74门前沿课程,获批市级一流课程1门、教改项目10余项,确保教学内容紧贴行业技术。
以训强技:学院现有26间专业实验室,覆盖虚拟现实、人工智能等六大领域,搭建企业工作坊,实施13个月进阶式实训,通过沉浸式实战强化技能,提升学生工程能力与职业素养。
以赛促学:承办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(CCPC)等高规格赛事,成立学科竞赛虚拟教研室,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奖项17项、省部级奖项151项,形成“以赛赋能”的育人生态。
以证赋能:推行“课证融通”,建立职业资格认证体系,90%以上高年级学生考取华为、腾讯等行业证书,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。
以创激潜:打造“创客空间”“师生工作室”等平台,孵化学生创业公司14家,获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奖项30余项,激发学生创新潜能。
实践赋能,打造多元育人平台
重庆市财政资金1500万支持与学校配套资金1500万投入,建成5000余平米的现代化实验实训基地,涵盖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分析等6大实验室集群。与腾讯云共建数字经济产业园,完成项目交付54项,累计产值超1000万元,800余名师生参与项目实践,200余名学生获得优质实习岗位,累计吸纳15名学生在园区就业,实现“教学-实践-就业”无缝衔接。
强师为基,锻造卓越师资队伍
学院实施“双师双能型”教师培育,专任教师中“双师型”教师占比31%。通过“双向人才流动”机制,选派50余名教师赴华为、腾讯等企业挂职锻炼,89人次企业导师参与教学,形成“教学科研并重、校企协同育人”的师资特色。近三年,学院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12项、专利21项,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成效显著。
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荣誉
服务社会,彰显责任担当
学院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,开展企业服务项目86项,获批产学研平台7个,担任20余个产业联盟核心单位。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超95%,专业对口率85%以上,1080名学子留渝发展,百余人入职德勤、字节跳动等名企。《中国教育报》《重庆日报》多次报道学院成果,社会美誉度持续提升。
未来展望
站在新起点,学院将坚持“党建引领、产教融合、数智赋能”的发展主线,深化与华为、腾讯等企业的全方位合作,全力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,打造数字技术人才培养新高地,为服务数字经济与地方产业升级贡献更大力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