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稿部门:影视融媒体学院 作者:姚奉鸣 审核人:王杨丽 发布时间:2025年03月22日 20:48 阅读量:
影视融媒体学院自2019年7月成立以来,始终紧扣国家产教融合战略,与北京星宏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深度共建,以培养数字内容创意创作、生产运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,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。在院长、国家一级演员萨日娜的引领下,学院构建起“校企协同、多维赋能”的育人新格局,为影视传媒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。开设广播电视编导、表演、播音与主持艺术、戏剧影视美术设计、网络与新媒体、数字媒体技术6个本科专业。
影视融媒体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杨丽教授个人照
双师领航,筑就人才培育新高地
学院创新构建“三维立体化”师资体系,形成“学界名师+业界大咖+双师型导师”的黄金组合。特别组建的百名专家委员会,汇聚了张艺谋御用美术指导霍霆霄、《风声》导演高群书、《长津湖》主演杜江等行业翘楚,行业导师团每年承担30学分的校企共建课程教学。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室荣获“重庆市优秀基层教学组织”荣誉称号。近三年,教师获重庆市微课大赛、川渝地区青年教师风采大赛等省部级以上奖项56项,形成了一支能有力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维师资队伍。
院长萨日娜来校上课
行业导师陆薇、杜江、余人、罗海琼来校上课
模式创新,打造2345育人新范式
经过五年实践,学院构建了“2345”人才培养模式:通过校企双主体实现“五共”协同(共管学院、共建专业、共育人才、共搭平台、共享成果),依托“四化”实践教学改革(课程项目化、项目实战化、作业作品化、作品产品化),促进学生实现认知能力、技术能力、职业能力三重跃升。现已建成市级一流课程4门、校级一流课程7门,打造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,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9门,获重庆市“大思政课”优秀案例二、三等奖。“面向数字内容产业的联盟化人才培养试点改革”获批重庆市第八批综合改革试点项目。
产教融合,树立校政企协合作新标杆
学校和北京星宏1+1的双主体,与政企协开展多元合作构建了“1+1+N”的产教融合模式。校内以数智视听校级实训中心和V立方创作集群为载体,构建了2个基地+4个中心+9个双导师联合工作室组成的校内有力实训阵地。包括与全国性权威媒体《公益时报》社合作共建“大学生公益直播基地”和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委会授予的“微短剧创作实践基地”,与国内传媒行业头部企业OST传媒共建“数字创作者孵化中心”,与北京余人影视工作室合作共建微短剧创研中心,与区文联、沸腾宇宙合作共建重庆AIGC联合创作中心等,这些平台为校内对接行业的实训提供了支撑。创新构建的“项目驱动式”教学模式,校本课程与校企共建课程双轮驱动,有力保证了学院的人才培养始终紧贴行业动向。
与北京星宏、区文联、沸腾宇宙共建重庆AIGC未来视听联合创作中心
与《公益时报》社、北京星宏共建大学生公益直播基地
原创沉浸式戏剧《李尔王》在合川区马朝香谷面向公众演出
成果丰硕,培育行业新生力量
近三年,学院学子年均获得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、2020ACA世界大赛中国总决赛季军,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、北京国际电影节舞蹈影像季入围奖、StarS 亚洲国际电影节短片入围奖等学科竞赛奖项225项;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国家级铜奖1项、重庆市1金2银4铜;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重庆市1金1银。孵化出“嘉嘉在重庆”(102.2W)等多个50万+内容创作者,培育出重庆广积粮集团新媒体负责人、重庆文旅推广官卢思竹,灰海集团董事长陈俊羽等一批创业典型。近三届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93.98%,涌现出一大批如香港凤凰卫视余镓驰、江苏卫视高宇楠等优秀学子,先后多名同学考取昆士兰大学(QS40)、中国传媒大学、香港浸会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。
学院三全育人特色做法的署名文章在《中国教育报》上刊发,人才培养经验与做法获中国教育电视台等30多家权威媒体100多篇的相继报道。育人成效获重庆市广电协会“产教融合典型案例评比”一等奖。影视融媒体学院将继续深耕数字内容应用型人才培养,持续深化产教融合,着力打造西南地区新型传媒人才培养高地,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。
学院组织奖
校友-余稼驰:2021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,香港浸会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双硕士学位,现任凤凰卫视新闻节目主编
校友-江璐薇:2021届表演专业,2020中国重庆小姐亚军,“最佳文旅主播奖”,成渝双城文旅推广大使